重要活动:
  郓城县易学研究会2023年常年免费培训 郓城县易学研究会2023年常年免费培训 郓城县易学研究会2023年常年免费培训 郓城县易学研究会2023年常年免费培训 郓城县易学研究会2023年常年免费培训 郓城县易学研究会2023年常年免费培训 郓城县易学研究会2023年常年免费培训 郓城县易学研究会2023年常年免费培训

风水真宗

传承中国文化 开启人生智慧

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

风水真宗

    您现在的位置:
  1. 首页
  2. 风水真宗

五行与太极图中蕴藏的四季、人身之阴阳变化

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1月 2025 浏览人次:307

分享到:

我们说五行也好,阴阳也罢,甚至先后天八卦、干支都是老祖宗认识到了宇宙的规律,用一定的代码记录,用于预测自然界之变化,再指导农耕、中医学等发展的。所以了解他们的本质联系,活学活用、举一反三才是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用途。

先回顾五行方位图。

五行由河图推导出现后,就有水居北方(下),火居南方(上),木居东方(左)、金居西方(右)、土居中央的方位特征。以阴阳来说,木火为阳,金水为阴,阳性上升、阴性下降,所以左为阳、阳气上升,右为阴、阴气下降。也就形成了一个基本圆图,即阳从左侧上升,到右侧随阴气下降,沉至北方水位,这是五行角度的圆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1174548.jpg

再看太极图:

后天八卦的太极图与五行方位一致,左侧为阳、右侧为阴,同样由阴阳的升降属性可以在图上发现,阳从左下缓慢而升,到左上为太阳,浮于上;再阳极生阴,阴性降,所以从右上开始降,至太阴沉积,再而阴极生阳,如此周而复始也形成一个圆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1174603.jpg

我们将以上两个圆图和四季对应,得冬季属水居下、春季属木居左、夏季属火居上、秋季属金居右。二十四节气中,冬至为阴极生阳之刻,夏至为阳极生阴之时,春分为一年中“阳”从坎水向上走了一半的时刻,秋分是“阳”从盛极之位下降了一半的时刻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1174608.jpg

因土居中,我们把四个节气在图上落位之后,完全可以将春分与秋分的连接线看做是地面,将“阳”看做是万物生长所必须的“热气”。这样一来就可以理解为,“升”是地底的热向上升出地面,“浮”就是升出地面的热又和夏天的太阳照射的热,一起浮于地面之上。“降”是整个夏天在地面上的热降入土中,“沉”是降入土中的热沉在土下的水中(所以水有闭藏之德)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1174614.jpg

由此就形成了一年四季的大圆图,我们可以理解为冬天“阳”沉积在地下之水中,所以冬天井水是热的;冬至之后,阳从地下缓慢上升,直至春分升到地面以上,此时地下开始转凉,热主要在地上,所以植物开始生长。夏天,已经升至地面以上的阳、热,和新一年太阳照射的热共同浮于地上,而地下“阳”几乎空虚,所以此时地下室凉爽。而秋季,今年升出地面的“阳”和新一年太阳照射的热一同下降,直至秋分降入地面以下,再到冬季闭藏于地底的水中,循环往复。

640.webp (1).jpg

那么,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,一年中阳气足不足,首先取决于冬天闭藏的“阳”稳固不稳固、多不多;其次取决于新一年的太阳给的“阳”够不够;再次取决于秋天降的给力不给力。如果冬天阳浮于外,闭藏很少,那春天生发之力就不足,升到地面以上的“阳”就不多;升的“阳”不多,那夏天也不会太热,如果当年夏天阴雨绵绵,太阳之热也不足,那到秋天可降的阳就不多;假设可降的“阳”足够,但秋天暑燥大盛,阳不能顺利下降,那冬天可闭藏的阳就少,来年可升的阳又少……

如此循环,可以说每一年的“阳根”都在上一年,或者至少在上一个冬天,闭藏之力是否充足。这里的另一个核心是阳不但要能升,还要能降,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圆图、和谐的圆图。近几年经常冬行春令,冬季不能闭藏,所以导致应热不热应冷不冷,人民体质虚浮,就是这些原因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0194013.jpg

知道了以上圆图,我们再将人身和五行圆图、四季圆图对应。可以发现,人身左阳、右阴,即阳从左脚上升至左肩、头处,再从右头、肩下降。如果阳只升不降,则会出现上盛下虚、虚火燔灼于上,阴寒积聚于下的情况,所谓头重脚轻;当然,若阳上升之力不够也仍不能形成健康的圆图,病下盛上虚。

若将人身和四季圆图对应,则可将人的肚脐和春分、秋分连接线对应。

冬季人的阳气该闭藏于内,少腹、下部阳多,上部阳少,阳根稳固,所以冬季本身是不易受病的,反过来说一旦受病则动了阳根,后果更严重(大家应该都想到了22年底)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0194017.jpg

春分后,下部阳少、上部阳多,所以此时容易病下虚;立夏以后阳浮于上,人的整个下部阳热已很少,下寒之病多发,此时若再吃生冷可想而知,但这却是现在人最爱做的事。

夏至后,阳要逐渐下降,但暑热大盛之时是很难一下子降的,所以“三伏天”的意思,本身不是为了形容天气多热,而是说此时阳气就要开始伏降,经三伏再处暑,慢慢才能将阳气降下去。所以,秋分后,阳气就该被顺利降到身体的下半部,若是不能顺利下降,则阳浮于上,而下寒积聚容易腹泻、寒痛。

微信截图_20250111102638.png

我们说“春捂秋冻”,其实都是指下半身,就是因为一年中的阳气要这样运行一个圆周,春天捂下半身防止阳过快发散,秋天冻下半身,保证阳顺利下降。

人要健康就需人身圆图顺利运行,人身圆图顺利运行则需四季圆图顺利运行,所以四季之阳顺利完成“升、浮、降、沉”才是保障五谷丰登、人民健康的前提。这其中“阳热”是人中气的根本,也是一年四时有度的根本。

所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,它的体是一定的,但它的用遍布各个维度,重要的是为我所用,明心开智。《内经》说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劳作,故能形与神全……”即是此意。


郓城县易学研究会(官方网站)
地 址: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郓州街道水浒路金旭凯旋城东门16号楼东头  网 址:www.guoxueyijing.com   
E-mail: 921388148@qq.com  联系人:何施慧13365307288 明玄子13065085311   传 真:0530-6766682   

网站制作与维护:郓城未来互联网络有限公司(创意设计,盗版必究)  备案号:鲁IP备